top of page
搜尋

购买小型企业时,卖方声称有未申报现金收入:买家应如何应对?

  • 作家相片: Fred MC
    Fred MC
  • 4月2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购买澳大利亚的小型企业时,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是遇到卖家声称“生意实际上比账面收入更多”的情况。尤其是像便利店、奶吧、餐馆或酒品店这类以现金交易为主的小型生意,很多买家都遇到过卖家表示有“未申报的现金收入”的说法。


那么,面对这类情况,买家该怎么办?是否应该相信卖家的口头说法,为了不错过一个“好机会”而继续交易?还是应当立即停止,转而寻找其他更可靠的企业?本文汇集了多位澳大利亚生意买卖顾问、中介及资深从业者的专业意见,为您提供全面、实用的建议。


卖家口头声称有额外收入,可信度几何?


这类情况对商业中介同样构成困扰。中介一方面希望帮助买家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不能对生意的实际收入作出任何未经核实的陈述,否则可能面临合谋逃税的刑事指控。在澳大利亚,逃税属严重违法行为,中介若被查出协助卖家隐瞒收入,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顾问建议一:要求实地观察,自己“审核”生意


“可以提出在生意现场观察两周时间,对照POS系统、每日销售小票、收银纪录,亲自记录每日销售额。如果卖家不愿意配合这种观察,那这门生意就不值得继续考虑。”


顾问建议二:以收入验证为前提条件提交要约


“最安全的方式是在报价条款中加入‘收入验证’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买方需在要约被接受后安排观察期,以便实地核实营业额,尤其是声称的‘未申报现金收入’。没有数据支持的‘口头承诺’不应作为决策依据。”


顾问建议三:不要盲目信任卖家


“千万别在没有核实的情况下就接受卖家的说法。有些卖家会给你一袋POS小票,让你自己计算。但你很可能发现这些小票日期不连续,有的只记录了半天的营业额,甚至缺失关键时段数据。”


“如果卖家不能提供佐证材料,就说明他们不愿意被验证,或者他们说法根本不成立。一个不懂尽职调查的买家,很容易被带进陷阱。”


顾问建议四:通过采购记录交叉验证营业额


“可以要求卖家提供过去6个月的进货发票(包括旺季和淡季)。通常来说,干洗店、奶吧、便利店等小生意的商品加价率大致在30%左右。例如,如果一个月的进货为$10,000,那么合理的销售额应在$13,000左右。这种方式可以和实地观察数据进行交叉验证。”


顾问建议五:避免继承环境责任或税务风险


“在像便利店、酒品店这类现金交易频繁的生意中,很多历史账目不清。如果买下这类生意而其中隐藏有逃税或环境污染(例如旧干洗店残留污染)等问题,买家可能被追责。尤其是在澳洲,ATO(澳大利亚税务局)和Fair Work等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强了对小型企业的审计与稽查。”


顾问建议六:观察期必须合理——至少两周


“一两天的观察期远远不够。若真想验证收入,建议安排14-30天的实地观察期。亲自跟踪每日收入、进货、支出(是否现金支付)、员工工资发放方式等,并记录下来。只有建立完整的数据,才足以作为尽职调查的依据。”


顾问建议七:如果拒绝配合观察或无法提供记录,应立即放弃


“如果卖家或中介拒绝观察期,那这笔交易就不值得继续。一个合理合法经营的生意不会害怕被观察或核实。”


“此外,也要注意卖家的解释是否逻辑清晰,眼神是否回避、回答是否含糊。没有透明度,就没有信任基础。”


顾问建议八:考虑你的风险承受能力


“是否要买这样的生意,最终还是要由你自己判断。关键是要根据尽职调查结果、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是否能接受数据不完整等问题,做出理性决策。”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要仅凭卖家的口头说法做决定,也不要在没有验证的情况下为不在账面上的‘额外收入’买单。”


结语:谨慎就是最大保障


在澳大利亚购买小型企业时,面对卖家声称的“未申报收入”,务必采取专业、系统的尽职调查流程。如果卖家无法提供合理解释或配合调查,那么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交易。


永远记住一句话:没有被验证的利润,不应成为买家为之买单的“溢价”。在充满机会的生意市场中,理性和审慎永远是你最强的竞争力。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