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买家也会犯致命错误!
- Fred MC
- 4月1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在我职业生涯中的一笔交易中,卖方和许多生意主一样,一人身兼数职,努力在夹缝中求生存。任何拥有员工、需要支付房租、面对挑剔客户、管理账本、维持现金流、应付供应商的企业主,应该都能理解那种全天候打仗的生活状态。作为老板,我们很快就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贸然“掀桌子”,就必须承担后果。而这种“改革”,绝不该在您刚接手企业的第一天就上演。
初来乍到,请先“观察而非指责”
如果您刚买下一家企业,可能满脑子都是想做的改革—提高效率、优化运营、拓展销售渠道。想法都很好,但请记住:你今天踩到的“脚趾”,很可能属于明天就走人的关键员工。
在这个案例中,买家在接手第一天就对前任老板的管理方式大加批评,不幸的是,他们的言语不仅刺伤了卖家,也冒犯了整个团队。作为新东家,第一天的最佳做法是:保持低调,多观察,用笔记下您未来希望改善的事项,留待适当时机循序渐进地调整。
踩错重点人物,后果很严重
这位买家原以为自己只是在批评卖家,却没意识到被指责的那部分流程,实际上是由一位资深员工所建立并维护的—这位员工是行业内公认的能人、掌握前台运营的核心。更糟糕的是,买家还立刻改变了另一位关键销售经理的合约条款、削减了核心技师的薪酬(他负责的服务是企业主打项目之一),甚至与另一位资深员工产生直接冲突。
新老板不应急于“树立威信”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这些买家表现出相当的聪明才智。但一旦正式接手,就开始急于表现“谁是老板”,这种强硬姿态几乎摧毁了团队原有的稳定性。许多原本愿意留下的员工因被冒犯或条件恶化而选择离开或消极应对。
建议:低调入场,稳步过渡
站在“上帝视角”去批评一个企业的运营很容易,但只有当您真正亲自接手、亲历每一个环节之后,才会体会这些流程的来龙去脉。建议所有买家:
第一周,多听少说;
第一个月,以观察与学习为主;
初期改革,尊重员工经验并循序渐进。
结语:成功接手,从尊重团队开始
在澳大利亚的生意买卖过程中,员工留任与过渡管理是交易成功后的关键一环。再聪明的买家也需要时间适应与理解这家企业的文化与节奏。如果您刚接手企业,请暂时按下改革的冲动,先把团队稳定住,才有资格谈“改造升级”。切记:没有团队的支持,再好的战略也只能停留在纸上。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