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保密原则:为什么在澳洲出售生意时保持交易机密至关重要

  • 作家相片: Fred MC
    Fred MC
  • 4月1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ree

在澳大利亚出售企业时,保持出售信息的保密性不仅是常识,更是对企业运营、员工、客户关系和最终成交成功率的基本保障。


本篇文章将详解为什么保密原则如此关键,买家和卖家在信息披露中应如何规范操作,以及如果保密泄露,可能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为什么必须保密出售意图?


在生意正式上市或达成初步意向之前,卖家不应随意透露出售计划。在与潜在买家接触前,务必签署保密协议(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 NDA),并让对方充分理解为何必须遵守保密条款。


在澳大利亚,专业生意中介对每一位卖家都承诺全程保密,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1. 保护员工情绪与团队稳定性;

  2. 防止供应商、客户恐慌或跳单;

  3. 避免竞争对手乘虚打压;

  4. 保障售价与谈判主动权;

  5. 减少生意营运中断风险。


买家应如何配合保密义务?


中介或卖家会要求买家签署NDA,并严格执行以下原则:


  • 不主动联系生意的任何员工、客户、供应商、房东或邻近商家;

  • 不透露任何关于出售的信息给朋友或同事;

  • 不在非预约时间拜访商铺或门店;

  • 不在店内讨论“这是出售中的生意”;

  • 仅在卖家批准下向律师、会计等专业顾问披露信息,且这些顾问也必须承诺保密。


现实案例警示:曾有员工在店铺内捡到买家遗忘的生意销售概况书,导致员工情绪波动、甚至要求涨薪或提前离职。


保密泄露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1. 供应商切换结算模式:供应商听说企业出售,改为货到付款(COD),导致现金流骤然紧张。

  2. 员工集体离职:谣言称新东家将裁员,员工未证实便集体跳槽,导致生意难以继续营运。

  3. 客户流失:竞争对手散播“售后服务不保障”等消息,致使客户转投他家。

  4. 员工发现盈利情况,要求涨薪:一旦员工看到企业利润远超预期,容易引发内部薪资矛盾。

  5. 员工或第三方盗窃行为增加:部分人以为“老板快走了”,乘机盗窃现金或货品。


网络效应下的信息传播不可控


根据社交链理论,每人最多只隔五层关系就能联系到任何陌生人。你以为陌生的旁人,可能是员工家属、客户朋友、房东亲戚……

所以,在讨论生意出售时,请像情报局特工一样保密处理,将所有信息视为“绝密任务资料”,严禁泄露。

总结建议:


  • 卖家:委托专业中介,确保流程合法合规且严守保密义务;

  • 买家:签署NDA后才能了解生意资料,并应尊重对方保密要求;

  • 中介:应教育双方客户共同维护信息边界,保障交易顺利推进。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