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拖延出售”的常见误区:为什么有些卖家在经济好转时仍不挂牌出售生意?
- Fred MC
- 4月2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澳洲小企业主本准备退休,却因市场疲软选择暂缓出售计划。当时的确如此理性——他们意识到,买家在经济低迷期间通常不会有信心接手一家利润下滑的企业,而即便有人出价,那也往往远低于预期。
但随着澳大利亚经济复苏,小企业的经营表现普遍好转,估值自然也水涨船高。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本有条件出手的业主仍选择“观望”。那么问题来了:经济回暖、生意表现强劲,为什么还不挂牌出售?根据我们在行业中的观察,总结出三大不愿出售的心理误区:
误区一:赌未来的增长还会持续
这种想法的核心在于:“过去几个月生意增长得这么好,接下来应该会更好!现在卖掉岂不是亏了?”
的确,业绩提升通常意味着更高的企业价值。但问题是:没人能预知下一次经济或行业调整何时到来。如果你经营的是一家零售企业,刚刚经历销售回暖、顾客回流,那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你“收割红利”的开始。然而,市场变化之快经常超乎预期,例如利率上升、消费信心回落、供应链问题、租金上涨等都可能在短期内冲击利润水平。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坚持“再等等,价格还能涨”,可能错失的是当前市场愿意为你企业付出的合理价码,换来的却是日后被动降价、错过买家、甚至无人问津的局面。
买卖生意最忌贪心—留点价值给下一个老板,也许才是真正的双赢。
误区二:想多享受几年“赚钱”的感觉
我们见过很多企业主,在经历几年营收平平甚至亏损之后,终于迎来久违的盈利增长,顿时“舍不得卖了”。他们喜欢每天接听客户电话、看到销售数据飙升的满足感,更不愿放弃现在每月稳定进账的现金流。
这种心情我们完全理解。但问题是:你当前的利润也许正是你“最有卖相”的时候。此时如果你愿意挂牌出售,不仅估值更高,还可能吸引到真正优质的买家。有时候,抓住高峰出场,才是真正的战略眼光。
此外,生意终究不是理财产品,不可能永远“持有”。你得问问自己—你是想持续做老板,还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脱身?
误区三:自以为能“完美踩点”
有些卖家认为:“我在这个行业干了20年,周期我懂!我会在下次拐点前刚好卖出,赚到最多。”
听起来很有逻辑。但现实是,大多数企业估值变动并不只受宏观经济影响。想象一下:你计划在明年出手,结果一个连锁竞争对手突然进驻你附近商圈、或者核心员工跳槽、又或者遇上突发纠纷或小型诉讼,买家立刻犹豫—不是压价,就是干脆撤退。
更现实的情况是,买家通常需要花几个月尽职调查和融资申请,你还得培训交接。而市场不会为你“暂停波动”,到你准备好了,理想窗口可能早已关闭。
总结建议
许多卖家在企业正值上升期时不愿挂牌,往往出于“想再赚一波”、“怕卖早了”或“以为还能等更好价格”的心态。但我们作为中介和估值顾问,建议业主们换个角度思考:
如果你的企业目前:
盈利能力强
管理流程清晰
市场处于上升周期
财务数据漂亮
这可能就是最适合出手的“高光时刻”。
与其幻想“更好时机”,不如实实在在地布局当前机会。用专业的中介帮助你制定上市计划,找准买家,谈出好价格—这样你才能既稳健退出,也为下一阶段人生打开新篇章。
Comments